新闻资讯NEWS

核心企业CORE ENTERPRISE

 
走近海绵城市建设样本,杭州这些城区各有高招!
发布日期:2020-9-9 8:23:47

 

 

5年时间,杭州先后完成了449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,改造会“喝水”的老旧小区近百个,并将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与河湖治理、基础设施、景观融合建设,以绿色屋顶、公园水系等融合推进。
这些为数不少的海绵项目,“隐藏”在哪里?有哪些特色?我们走近这些“小海绵”,看海绵城市这一全新的发展理念,如何在杭州这座江南水乡城市落地生根。
上城
“N+海绵”改造让老旧小区焕新
杭州市上城区是个古老又现代的中心城区,2016年开始,该区通过“规划—设计—建设—运行维护”全链条管控,综合解决城市面源污染、雨污混接、排水防涝、节约用水及雨水利用等问题,以海绵城市的理念打造“天人合一”的现代城区。
去年,上城区完成海绵建设区域1.5平方公里以上,其中重点建设区域望江区块完成0.5平方公里,白塔—八卦田区块、西湖风景区完成1.0平方公里。 今年,上城海绵城市建设总面积将达2.58平方公里。
作为中心城区,上城区老旧小区密集,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改造有很大难度。为此,去年上城6个街道已经对辖区的老旧小区进行摸底并推出包括南班巷等6个“微更新”项目试点。
南班巷改造后
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,今年继续推出的36个“微更新”项目全面实施“N+海绵”改造,真正提升老旧小区的外在“颜值”和内在“里子”,构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体系支撑。
下城
一块“海绵”,一箭三雕
“安水、净水、用水”三者兼备,这是下城区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之谈。
建于上世纪50年代、下城区安吉路附近的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安吉路院区,就是“安水、净水、用水”的一个缩影。
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安吉路院区
海绵城市建设前,院区内路面破损积水、管道堵塞淤积、景观单一,因此在改造时,将“绿色+灰色”“地上+地下”紧密结合,并综合景观提升,充分发挥海绵城市“渗、滞、蓄、净、用、排”的优势,解决初期雨水污染的问题,同时进行雨水回收利用,让老院区迎来新春天,实现“一个海绵、多个效果”。
目前,下城区已经 共计建设海绵项目164个,完成7.04平方公里的海绵城市区域建设, 基本完成历史遗留积水点治理,实现了海绵城市最基本的安水目标,并全面消灭劣Ⅴ类水,实现水质的逐步改善。同时在多个项目中,均设置雨水回收系统,对雨水进行净化、再利用,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,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用水成本,取得了较好的效果。
拱墅
将“海绵”理念贯穿城市建设
公园、河道、学校、既有建筑……作为一个日益焕新的城区,拱墅区将“海绵城市”的理念贯穿于城市建设中,身边的每一寸土地都化身一个个看不见的“海绵宝宝”。
运河亚运公园、方家埭北借地绿化、学院北路、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项目连点成片, 合计约0.5平方公里,形成海绵连片效应,同时采取收集、过滤、净化和消毒等环节,让带有污染物的雨水经过处理后浇灌绿化,形成水生态修复的良性循环,同时能减轻暴雨来袭时城市内涝的风险。
方家埭绿化工程
作为2017年度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的罗家斗河,就将初期雨水收集,通过过滤、净化和消毒等处理,减轻对河流水质的污染。治理工程由截流井、截污挂篮装置、调节沉淀池、复合湿地系统、地埋一体机、灌溉系统等部分组成。
除新建项目外,拱墅区还结合既有建筑区域改造、市政道路整治等项目,新老并行,共同推进海绵城市建设。拱墅区除推进老旧小区提升改造,道路、河道整治外,还结合既有建筑,推进屋顶绿化建设。全区既有屋顶建成屋顶绿化40余处,新增屋顶绿化面积约15万平方米。
江干
海绵设施也要“回头看”
去年以来,江干区对海绵设施进行了回头看行动,复查江干区内海绵设施运行情况,增设了标识标牌,加强了运维管理。回头看过程中,探索提升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水平。在此基础上,今年打造的五号港、丰收湖项目于5月成功入选2020年第一批省级典型案例,典型案例数居全市各城区前列,为海绵城市项目建设提供了样板。
立典型、建样板,江干区向来有其优良传统,其中 东湖路市民公园项目就成了杭州首个海绵城市建设全省典范。这是一个“防护林+城市公园+海绵公园”的综合性公园,正因地底下藏着的无数“小海绵”,在下雨时吸水、蓄水、渗水、净水,由此减少了外围市政管网和河道的排水压力,也让公园里的花草更加郁郁葱葱。
东湖路市民公园
海绵建设,江干一直在路上。目前,江干区3个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已基本建设成形,累计获得项目批复共66个,已完工项目37个,建设规模达8.176平方公里。接下去,根据三年行动计划,还将重点打造一系列海绵城市建设项目。
西湖
智慧创新,绿色赋能
走进位于西湖区双浦镇的养生堂生物医药(杭州)产业化建设项目施工工地,会发现一个特别的蓄水池。天然雨水、基坑井点降水、部分施工用水等通过三级沉淀池过滤净化后,汇集到此处,又被用来绿化养护、扬尘控制以及临时消防系统用水等。
“非传统水源及循环水的再利用率达到了总用水量的50%。”施工单位负责人说,“按照施工周期2年,相比传统市政用水方式,采用水循环再利用系统,能为整个工程节约成本约20万元。”
注重工作创新,促亮点,是西湖区海绵城市建设的特色之一,除了海绵入工地,更是以数字赋能提效率,建立西湖区绿色建筑项目(海绵城市)管理平台,实现对海绵工程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线上监管的创新模式,并积极探索海绵城市设备BOT建设模式。
践行“人民城市人民建,人民城市为人民”理念,西湖区因地制宜地建立了多个海绵城市精品示范工程,包括古东社区提升改造工程、白沙泉雨水收集与综合利用系统工程、葛衙庄安置房一期、铜鉴湖防洪调蓄工程等。
葛衙庄
从2016年开始至2019年底,西湖区共计建设完成包括华联、绕城等区域化海绵面积为19.83平方公里,并连续两年荣获“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优秀单位”。
滨江
率先大面积建成“海绵样板”
绿草茵茵的公园,水清景美的游步道,细心的市民会发现,“海绵样板”率先大面积地出现在滨江区市民的家门口。
为积极推动全区海绵城市的区域化建设,形成海绵城市连片建设局面,滨江区于2017年底编制完成了《滨江区海绵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(2018-2020)》, 计划着重对智慧新天地、白马湖、物联网、沿江和沿北塘河区域的项目进行了安排,有力推动了滨江区海绵城市建设,尤其是海绵连片建成区的形成。
一直以来,滨江区坚持以重点项目为引领的思维推动海绵城市建设。目前,已建成了天马路拓宽提升工程等一批优质海绵市政道路,行人走在人行道上,做到了“雨天不湿鞋”,受到了市民的一致好评。
此外,白马湖区域还建成了冠山公园、白马湖二期、塘子堰河区域复垦项目,智慧新天地区域建成了工业遗址公园、沿江绿化及周边环境提升改造整治工程(南段、北段)、华为杭州生产基地改扩建项目等一批优质海绵公园类项目,这些项目成为市民休憩好场所的同时,有效缓解了城市内涝问题。
冠山公园
富阳
千年湿地滋养富春
富阳区以城市建设和生态保护为核心,转变城市发展观念,从长期发展和战略高度出发,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贯穿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全过程。
富阳富春湾堤护岸及景观绿化
其中最具特色的,是以阳陂湖生态修复治理项目、精品河道、精品江景工程等大型项目构建区域雨洪调蓄体系,构建宏观海绵系统、中观海绵区域、微观海绵载体,多层次提升区域的水生态、水安全、水环境、水资源、水文化水平,推进新老城区融合发展,创新海绵城市开发建设模式。
千年湿地阳陂湖曾经景观单一、生态系统稳定性差,今年以来,阳陂湖生态修复治理项目稳步推进,通过沟通一号渠、二号渠、西侧的三桥溪和青云浦、泗洲闸以及富春江,形成富阳地域性的雨洪水系系统,不久的将来,阳陂湖湿地公园将成为集文化展示、生态修复、科研科普、城市休闲等于一体的雨洪湿地公园,全面改善城市内涝问题。
千年湿地、滋养富春。至2030年,富阳区将争取建设成为有富阳特色的“山水海绵·现代生态”城市典范。
来源:浙江日报